一位七十岁的低调企业家,一夜之间成了微信朋友圈的“网红”,然后,被各种媒体用各种方式反复地翻炒。(苦笑,蓝瘦!)
一个三十年来执着躬耕于中国市场、今天依然如斯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因为在美国设立工厂而被贴上了“跑了”甚至“跑路”的标签。(无奈,香菇!)
一个在欧美发展了二百多年、而我们只用了区区几十年就迅速“蹿红”成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因为中美制造的成本比较等而备受关注。
这就是2016年末不断翻新的“曹德旺”现象。
本文共包含五部分:“曹德旺”现象引发的思考;我亲身经历的曹德旺本人;我亲身经历的福耀集团;我亲身经历的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的第二次创业和第二次辉煌。
图一
一、“曹德旺”现象引发的思考
“曹德旺”现象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有人说,“曹德旺”现象不过是媒体“爱围观、爱炒作”的“阳谋”使然。
依我看,其实没那么简单。“曹德旺”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中国社会对中国企业家、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的认知、信心和信任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衰退;以服装、玩具、电子等为主的“候鸟”产业逐渐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和印度等低成本地区;特朗普即将上台,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是特朗普经济学的重中之重;工业4.0和智能制造大幕开启,实际上就是德、日、英等发达工业国家强势回归制造业的国家战略;等等。
同时,我们不得不客观地看到,中国制造的国内环境在逐步恶化:地产泡沫对实体企业的挤压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原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用工成本等不断增长是不争之实,资本市场觊觎和鱼肉中国制造的恶作剧接连上演;等等。
以上是全球大环境对中国制造的威胁和中国制造自身的劣势,这些内容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新旧媒体轻而易举地获得,尤其是微信自媒体时代,不夸张地说,可以叫俯拾皆是;但是,国际大环境给中国制造带来的巨大机会和中国制造自身的巨大优势,准确知道的人却少之又少。比如:
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同年,中国的GDP总量首度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从此以后,中国制造一直稳居榜首,并将持续占据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冠军宝座至少超过十年之久。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据德勤携手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称,预计未来五年内,美国有望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届时中国将屈居第二。即便是到2020年,美国也仅仅只是“有望”超过中国而已。
为什么中国制造如此铁板钉钉的丰功伟绩,除了专业机构,包括转型君在内的广大民众(如果不专门研究的话),准确知道的人非常之少?
具体原因比较复杂,应该包含以下几条:有影响力的媒体人(包括吴晓波和罗辑思维的罗振宇)真正了解中国制造的人并不多;制造业都比较务实,不喜欢宣扬,除了敢于为中国制造代言的董明珠以外,任正非一直都很低调务实,不愿意抛头露面,近两年才略微接近媒体,张瑞敏偶尔演讲,都是以管理理论和海尔实践为主;中国人“谦虚内敛”的传统文化,少宣扬成绩,多检讨问题;等等,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此。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我们中国社会的一种怪像:问题很容易被过度放大,成绩却经常被无端忽略。大家很脆弱,很容易过敏,很没有自信:一看到企业破产关门,马上就联想到“倒闭潮”;一听到企业家出国办厂,马上警觉为“跑路慌”。企业家发表一些个人言论,马上曲解炒作为洪水猛兽;等等。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能不能少一些抱怨,多角度清晰准确地解读中国制造、理性客观正面地分析中国制造;能不能少一些炒作,多维度建设性自信地讨论中国制造的未来、为中国制造的发展出谋划策。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有所裨益。
作为中国制造的“死忠粉”,转型君“位卑未敢忘忧国”,希望有越来越多懂中国制造干中国制造的“死忠粉”,真心想为中国制造尽一点绵薄之力,这也是转型君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下文,需要简单作一个自我介绍。转型君1995年硕士毕业后,在企业从研发到生产、从基层到高管,在三星和海尔工作十几年;在全球和本土的制造业咨询公司中担当高管及顾问工作近十年;我们的客户主要是飞利浦、卡尔蔡司、华为、华润等全球或者行业一流的企业。目前我们公司正好是福耀集团精益运营咨询项目的合作机构,而我是这个项目的总架构师。(厉害了word哥:自恋一下!)
接下来请你跟着转型君的小镜头,通过本人亲身经历的写实,以此来“解剖麻雀”,让大家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真实地“体验与感受”一下中国企业家、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经济。
二:我亲身经历的曹德旺本人
今年8月,我们福耀集团的项目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向曹总汇报。
令我惊讶的是,曹总约见我们的时间是早上7点30分。在我二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这么早拜访客户的董事长,这是第一次;而且他是一位在中国人心目中年过古稀的老人。
那天早上7点过几分,我早早来到福耀集团门口,一转身发现曹总正径直走入大楼。
7点30分,会见准时开始。
期间,几句平铺直叙的话,却震撼了我的心灵。大意如下:
左敏(福耀集团现任总裁)要请你做他的顾问,我同意。
我们福耀历年来做事的风格:第一、我们真做;三十年来,我们只做一件事情,为中国人做一片透明的玻璃。第二、我们不为钱做;我已经捐了七十亿了,我还会再捐。(事实上,在三个月后的11月份,他又捐赠了2.5亿人民币)。
一位70岁的老人,已经为社会捐赠赠了70多亿,每天还7点准时到公司上班。为什么?又为了什么?
这不正印证了“第一、我们真做”、“第二、我们不为钱做”的信条吗?
这样的企业家,竟然被贴上了“跑了”和“跑路”的标签?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难以置信!
三、我亲身经历的福耀集团
“曹德旺”现象兴起的那几天,转型君正好在福清市福耀集团总部。
12月15日至17日,转型君在福耀集团管理学院连续做了三天两夜的精益管理内训师培训,感觉身体都快被掏空了。为什么要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玩命呢?钱是赚不完的。关心我的亲们一定会这样劝我。
其实不关赚钱的事,2017-2018年福耀集团要在国内十几个分公司系统地培养5000名以上懂精益的中基层管理者和业务技术人员,为此,首先要“以每小时13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2017年春节前培训认证2批精益管理的内训师。
12月18日星期日上午,一早起来,转型君决定去福清石竹山,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路上,在微信上看见《制造业为何回流美国,在美投资10亿的曹德旺这样说》这篇文章刷屏了。感动于曹总心系中国制造、敢于直言的精神,随即在朋友圈做了分享,并在我们“智友会”的几个群里做了转发,点赞评论扶摇直上,反响非常热烈。
12月19日,总裁左敏带领未出差的集团高管二十几人,来到福州某温泉度假村,全封闭式开展福耀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研修会,确保月底曹总出差回来后,可以向他汇报福耀集团的五年规划。而我呢,负责培训丰田战略制定和战略部署的方法论《方针管理》,并引导大家讨论、发表,达成会议目标。
做过五年规划或者年度预算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甚至心有余悸,所谓的研修会其实就是令人头疼的头脑风暴会,尤其是对于福耀集团这种百亿企业,那可不是定一个小目标那么简单的事。
从客户到供应链,从全球到国内,从自己到竞争对手;愿景使命,现状问题;SWOT分析,GE矩阵;商业模式,业务设计;产品规划,成本结构;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澄清目标,量化指标;横向协同,纵向整合;价值流分析,成熟度评估;变革机会,行动方案;测试验证,任务控制;Barash,Obeya;X矩阵,A3报告……看完我堆砌的这些概念、方法和工具,别说你晕,我都晕、更不用说一项一项去应用。
汽车玻璃是一个全球范围充分竞争、市场高度集中的行业,如图五所示。在大家用波特矩阵做市场分析时,通过目视化的手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福耀集团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占据绝对优势;全球市场份额也超过20%,其实也主要靠国内市场分摊的贡献率;而汽车发源地的欧洲市场、汽车产业兵家必争的北美市场、亚洲最成熟的日韩市场,福耀集团的占有率都不高;更不用说东南亚、印度、南美、非洲等新兴汽车市场,福耀集团碗里的东西还少得可怜。相反,在中国高端汽车玻璃市场,旭硝子、圣戈班等群雄逐鹿,福耀集团被迫在自家门口与狼共舞。因此,转型君认为,“走出去”是福耀集团未来面临全球竞争必须选择的战略之一。
就这样早上7:30开始,晚上11点结束,连续两天,每一个人都用尽了洪荒之力。说好的温泉呢?就这样泡了汤!(知道温泉在日本为什么叫汤了吗?开个玩笑,呲牙。)
不管怎样,我们终于完成了战略地图,基本确定了基于五年目标的收入增长、成本优化和系统保障三大战略,并布置了三大战略按照财务、客户、流程和团队展开的行动计划。
大家合影、各自收拾行李,行色匆匆准备奔向机场、高铁站或者家。(欧耶!)
这时,听见有人说,曹总的采访被N家媒体改编、曲解、炒作成“跑了”甚至“跑路”,转发阅读量超过4亿次。后来,在微信上又看到了《曹德旺回应“曹德旺跑了”》的文章。
世界上的事情就这样巧合,当福耀集团的高管们在度假村里足不出户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国内十几个家公司和全球业务在未来五年如何大发展大跨越的时候,整个中国却在热火朝天忧心忡忡地讨论如何不让福耀和曹德旺“跑了”甚至“跑路”。好在没有记者冲进福耀集团的大楼去探个究竟,否则,当时真以为人去楼空,全部高管都已经提前“跑了”。
如此夜以继日、只争朝夕、认真扎实地“抓管理、育人才、谋发展”的企业,怎么就突然跟“跑了”和“跑路”套上了干系,我等吃瓜群众着实看不太懂。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很容易被人带入沟里!
三、我亲身经历的中国制造
1、二十年前的中国制造
图六这张照片,拍摄于1996年,转型君作为中康玻璃的主要研发人员开发了中国第一代25以上吋彩色电视显像管玻璃和14吋以上的彩色显示器显像管玻璃,受到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接见。
图六
这件事情的现实意义是,日企、韩企垄断的中国彩管市场,被迫大幅降价,电脑显示器和大尺寸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也因此大幅下降,并在中国普通工薪家庭迅速普及。
这件事情的另外一个结果是,日企和韩企不得不正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韩国三星先于日本旭硝子等企业,拿下了与中康玻璃的合资谈判,成立了赛格三星。
那个时候,中康玻璃生产线上到处都是库卡机器人等全球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绝对是国内一流,但是,和其他几个中国同行一样,无论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稳居全球玻壳行业的末流,曾经自嘲为“中康碎玻璃无限公司”。跟旭硝子领衔的日本企业和三星为首的韩国企业,不可同日而语。
那个时候,深圳的本土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三来一补”的低端代工企业。外资企业对中国制造来说,都高不可攀、只能望其项背。既便是国产电视机的翘楚康佳,其同型号产品的价格基本是日韩企业的一半、甚至更低。深圳最吸引普通工薪阶层的莫过于赛格电子市场,LCD、DVD和DIY组装电脑开始大行其道,也逐步诞生了众多的LCD和电脑生产企业;盗版光碟是深圳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须品。
1996年的华为,成立还不足10年,是一家销售额20多亿人民币、专利不多、管理不太规范的普通民营企业,名气不如康佳等企业。
1998年华为“基本法”审议通过,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步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四年过后的2000年,IT泡沫破灭,任正非《华为的冬天》因为强烈的危机意识,而风靡中国大地。
1996年的海尔,品牌又从琴岛利勃海尔冰箱发展成为海尔冰箱,这家十年前因为张瑞敏带头砸冰箱而闻名中国的企业,率先在国内推进6S和日清管理。
1998年开始,张瑞敏在海尔推动第一次流程再造;海尔逐步走出国门,探索国际化的道路。
2002年11月,呙中校以“我为伊狂”为网名,分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上贴出了长达1.8万字的《深圳,你被谁抛弃》。作者从民间视角出发,通过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华为、中兴“迁都”上海的传闻,表达了对于深圳在战略定位、城市规划、人才竞争等多方面的隐忧,发出了深圳“特区不特”、面临衰落的“盛世危言”。因为它有着“耸人听闻”的强烈色彩,恰如一枚深水炸弹,引爆了深圳这座城市的集体情绪,不仅从网上到民间迅速走红,连政府官员开会的时候都谈论它。甚至引起了当时深圳市长于幼军的注意,通过南方某报的牵线,他与“我为伊狂”做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平等对话。14年过后的今天,我们再回想一下,深圳被抛弃了吗?
结论:如果用登珠峰来比喻,二十年前中国制造的领先企业应该刚到山脚下,有那么一点登山的冲动,但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甚至连山的全貌都看不清。
2、十年前的中国制造
2006年,赛格三星在全球玻壳行业成为绝对的第一名,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品质上都已经远远超过旭硝子等玻壳行业的龙头老大。三星康宁(全球)2006年的革新大会在深圳赛格三星工厂召开。
图七中,第一排左二就是转型君,时任赛格三星质量部长。
跟三星合资八年,原来全球末流的中康玻璃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实现了从癞蛤蟆到白天鹅的逆袭。图七中前排都是赛格三星的中高层管理者,除了总经理和三四个韩国部长以外,其他全部管理者都是中国人。我们每天玻璃池炉的出料量比设计水平翻了一倍多,合格率还可以达到98%以上,彻底颠覆了整个行业对玻璃生产的认知,建立了行业内独一无二的生产模式;为了降低能源成本,我们的TFT团队亲自到山西培训煤老板帮我炼煤焦油,成为行业内唯一一个烧煤焦油的企业。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让包括三星康宁韩国本部、日本旭硝子在内的行业巨头面对我们时也只能望洋兴叹、甘拜下风。
跟三星合资八年,我们真正懂得了如何管理运营一家世界顶级的制造型企业,成就了一大波优秀的管理者。
图七
2006年华为销售收入达656亿元人民币,而且每年仍然还在以近50%的速度在增长。同时,华为与众多世界领先的运营商建立了伙伴关系,全球50强运营商中,包括Telefonica、法国电信(FT/Orange)、沃达丰、中国移动、英国电信(BT)、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在内的31家选择了华为作为合作伙伴。有近70%的订单来自国际市场,全球市场份额21%,逐步成长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这个时候的华为,并不生产手机;而这个时候的国产手机,比如波导、夏新等无论产量还是质量远远不如诺基亚(全球市场份额34%)、三星(全球市场份额19%)和摩托罗拉(全球市场份额11%)全球三大品牌,就连索尼、爱立信、LG等等也轻松甩我们国产手机好几条大街。
这个时候的深圳,康佳、创维等电视机生产企业,以及在深圳科技园入驻的中国制造企业,其品质、效率基本接近进口企业,价格却低两到三成,普通工薪阶层在选择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等家电产品时,国产品牌逐步成为首选和主流。与此同时,手机、DVD等电子产品的生产却山寨林立,一个华强北就干过全世界,“山寨天堂”既是深圳私下的自嘲也是那个年代一个侧面的剪影。
2007年,张瑞敏在海尔大张旗鼓地开展第二次流程再造,也就是“流程再造一千天”的企业管理变革。海尔为实现新阶段的流程再造,首先创造了“1+1+N”的人才管理新模式。“外1”是外部专家,“内1”是原来内部干部,“N”是员工团队。“1+1+N”是“把外部专家的先进思路和内部海尔人的拼搏精神融合起来,最终带出来一个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其次,海尔提出“用1000天实现流程系统创新,完成2000到2500个流程的构建”的做法。同时,海尔希望借流程再造,实现一个信息化体系(CRM、PLM和SCM等),来实现管理创新,“要产生一条管理的流水线”。最重要的,海尔想通过流程的颠覆,最终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在德国工业4.0提出之前五年,张瑞敏提出了海尔要实现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为此,海尔聘请陈广乾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IO作为流程与系统创新部(PSI )的“外一”,与集团高级副总裁前海尔大学校长邹习文共同挑起推动“流程再造1000天”的重任。
2008年初,追随我赛格三星的上司,转型君也作为流程再造的专家加入到海尔这个大家庭。我们首先在流程与系统创新部作为陈广乾、邹习文的直接下属,担任分管部门的总监,2009年转入海尔集团的EPG(零部件)事业群,我们一起负责海尔精密七个事业部的领导工作,转型君负责事业群的绩效管理同时兼青岛事业部的总经理。
在进入海尔之前,我们都以为海尔跟三星差不多,到了海尔工作一段以后才发现,海尔的管理离三星还有相当的距离。张瑞敏当时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海尔现在正处于海拔5000米的位置,但我们的目标是8000米,因为对手都在珠穆朗玛峰上。不仅路还很长,最后能否上去都是问题。”
结论:十年前中国制造的领先企业已经到了海拔5000米的位置,而对手(全球领先的企业)都已经在珠穆朗玛峰上了。
3、今天的中国制造
“当历史的年轮即将转向新的一圈,也迎来了属于我们崭新的历史记录:2016年12月,P9/P9 Plus上市仅8个月全球发货超过1000万台,华为首款出货量破千万的高端旗舰智能手机就此诞生了!”这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2017年新年致辞的开头。
“ 2016年,华为品牌继续入选Interbrand最佳全球品牌 TOP 100榜单,排名提升至72位,同时以第50位的成绩再次进入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品牌知名度由76%提升至81%,这意味着全球每10个消费者中,至少有8个知晓华为品牌。据IPSOS调查,华为中国区产品NPS(Net Promoter Score)位列第一。”
2016年,全球500强排名华为飙升99位,上升至129名。企业专利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高通和中兴以2442件和2155件位列其后,三星1683件排第四。
2016年11月1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刚刚结束的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的RAN1(无线物理层)#87次会议上,经过与会公司代表多轮技术讨论确定,以华为为核心代表、由中国主导推动的Polar Code码被3GPP采纳为5GeMBB控制信道标准方案,是中国在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标准化上的重要进展。
华为不仅在战略层面、运营层面今非昔比,在执行层面也深入最小作战单元、深入细节。本着造物之前先育人的人本精神,着力打造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2015年,转型君的团队应邀为华为集团打造了国内最庞大的员工技能培训中心。
图八
还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吗?今天,在老百姓心中如果要找一家企业代表中国制造的话,华为排第二,有谁敢排第一呢?用一句网络热词来说:华为,你咋不上天呢?
2015年,海尔在全球率先建成了家电行业的第一家互联智能工厂,至今,海尔已在四大产业建成7家“工业4.0”的示范工厂,包括沈阳冰箱、郑州和胶州的空调、佛山滚筒洗衣机、青岛热水器等整机工厂,另外还有2家配件工厂。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实现私人个性化定制,是海尔“工业4.0”智能互联工厂带来的制造变革,实现了8年前流程再造一千天提出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落地。
海尔最早的沈阳互联工厂,就做到了一条生产线从原本支持20多个型号到支持500多个型号的柔性大规模定制,生产节拍缩短到10秒一台,订单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成为了目前全球冰箱行业生产节拍最快、承接型号最广的工厂。
最后,全球领先的“装配智能机器人群”,通过设备高精度作业,实现生产效率及产品性能的大幅提升。这些都是一流生产技术、设备的硬件支撑,以实现绿色、节能、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海尔是“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探索者和实践者,实现了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这一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创新成果,也为整个行业乃至中国制造树立了成功典范。
2016年,三星可不消停,召回、停产、赔偿等给三星带了了最严重的打击。也让三星的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折损。当然,三星电子赚钱的业务并不只是智能手机业务,还有手机存储器、家电等诸多业务。
三星的手机存储器业务将会受到来自中国的冲击,中国2017年将推自主生产3D NAND闪存。国家级存储芯片基地确定落户武汉市,整个项目预计投资240亿美元,分为三期建设,现在启动的是第一期,主要目标是生产3D NAND闪存。
自2014年以来,韩国三星逐步加大在越南的投资力度,它先是在越南北宁省设立手机工厂,后来又在太原省设立2座工厂,大量生产手机和平价型产品,目前包含Galaxy S7等手机大多是在越南工厂生产。
2015年年初,三星电子开始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Ho Chi Mihn)建设综合生产设施,用来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包括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及其它家电。2016年初电视组装线开始投入运营。三星还准备将马来西亚电视组件生产线、韩国光州(Gwangju)冰箱生产线迁到越南。消息人士称,原本三星计划2020年之前在越南投资14亿美元,现在已经增长到20亿美元,包括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三星SDI和三星电机(Semco)等三星集团相关子公司,亦纷纷撤离中国转进越南,且除了生产手机外,包括电视、洗衣机、冰箱等产品都开始在越南生产。
据美媒报道,今天的深圳已跃升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高科技设计及制造业中心,被冠以“新硅谷”和“全球四大创新中心”等诸多名号。深圳有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囊括了在一地完成电子产品各阶段生产所需的所有要素。她由此成为希望实现最高效生产的全球大型高科技公司、新兴初创企业和独立创新者的集结地。华为、中兴和腾讯等中国科技巨头都是从深圳起步的,似乎还有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正在这个城市逐渐壮大。深圳正在迈向五年超过香港、十年超过新加坡的最好时代。。
今天,中国境内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八个是国产品牌,世界六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三个是中国品牌。质量的改善和更有效的市场营销催生了新的社会认同,“中国制造”的不良名声正在迅速消散,中国品牌已脱颖而出。
结论:今天中国制造的领先企业已经到了海拔8000米以上的位置,华为、海尔等少数企业甚至已经登顶行业的珠穆朗玛峰,中国制造与全球制造强国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
五、中国制造的第二次创业和第二次辉煌
转型君20年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制造的领先企业从山脚到登顶的全过程,也见证了大量优秀企业家和世界级制造管理人才成长的全过程。美国的制造业在向外输送了几十年后尚且能回流复苏,持续保持竞争力榜首的中国制造岂能坐等他人超越?
以下是五大建议:
1、方向正确:制造强则中国强,制造弱则中国弱。实体经济的振兴迫在眉睫。
“曹德旺”现象期间,转型君最喜欢其中一篇文章《人民日报刊评谈曹德旺言论:中国经济容得下企业家讲问题》。该文不仅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曹德旺”现象,同时,准确界定了中国制造在中国经济中的位置:“中国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其实,早在“曹德旺”现象产生前,2016年12月14-16日的
方圆智汇(www.clcim.com)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益智造一站式解决方案及精益低成本自働化一站式解决方案落地研究服务机构,把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植入到精益生产线、智能物流、信息化系统、最佳企业管理方案及业务实践,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精益信息化、自动化、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欢迎拨打咨询热线:19924934586 |